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安全與發展,堅持守住城市安全底線,著力在內澇治理、燃氣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破難題、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使城市的安全性、舒適度有了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統籌謀劃 協同推進 竭力緩解城市內澇
“我在這個小區住了20多年,以前就怕下雨,因為一下雨,小區的積水兩三天都退不下去?,F在通過治理,大家的出行方便多了!”提起小區的變化,四川省綿陽市的李女士贊不絕口。
李女士說,過去每到雨季,排澇就成了小區居民的揪心事。如今,小區內新建了雨污排水管道,下雨天排水通暢,再沒出現過被淹的現象。“下再大的雨,我們也不用擔心了。”
李女士所在小區的變化只是我國實施城市內澇治理工程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全國60個排水防澇補短板重點城市排查出的1116個易澇積水區段,已全部整治完成。
治理城市內澇,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發展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治理內澇作為保障城市安全發展的重要任務抓實抓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文件,為城市內澇治理提出具體措施與要求。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
——從2016年7月開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編制了災后補短板的相關規劃,確定了60個排水防澇補短板重點城市,明確源頭雨水管控、排水管網、大型排水通道和信息化管控平臺4個重點補短板的方向。
——201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啟動城市排水防澇設施補短板工作,主要針對城市管網、泵站等排水防澇設施和易澇積水點進行徹底整治。
——2020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各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形成“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排水防澇能力顯著提升,內澇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很多地方也紛紛結合實際情況,統籌推進城市內澇治理。山東東營通過打通“斷頭浜”、恢復已填埋河道,增強城市及周邊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和流動性,有效收集中心城區澇水,實現雨洪水資源化利用;廣東廣州因地制宜、集散結合建設雨水調蓄設施;安徽宣城加快管網改造步伐,實施雨污分流工程,新建、改造排澇泵站,實現了自動排澇……
如今,隨著一項項政策的落實、一個個舉措的實施,我國城市內澇現象得到了進一步緩解。
專項部署 加快改造 筑牢城市燃氣安全底線
近日,甘肅省嘉峪關市雄關街道綠化社區四化小區燃氣改造工程順利完成。居住在該小區的薛女士輕輕打開燃氣灶開關,“砰”,一股藍色火焰瞬間燃起。薛女士和老伴兒笑著說:“為了徹底告別長期使用罐裝液化氣瓶做飯的日子,今晚必須加個菜!”
城市供氣事關人民群眾切身福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提高供氣水平,大力推進城市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管道建設。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城市燃氣普及率已經達到98.04%,用氣人口為5.48億,燃氣管道總長度達到了94.11萬公里。但隨著燃氣管道運行年限的增加,管道老化帶來的安全隱患明顯增多,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人民的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城市管道包括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是件重要工程,要馬上規劃部署實施。為了進一步筑牢城市燃氣安全底線,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十四五”期間,必須把管道改造和建設作為重要的一項基礎設施工程來抓。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明確要求全面摸清城市燃氣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底數,加快開展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徹底消除安全隱患,提出2022年抓緊啟動實施一批老化更新改造項目,202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務。
隨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視頻會議,部署各地盡快啟動實施并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進程,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措施、狠抓項目落實,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將更新改造做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在兩部門的組織推動下,各地陸續出臺政策措施和實施方案,著力推進城市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
黑龍江省出臺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在完成管道普查的基礎上,結合地區實際,組織編制本城市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方案。同時,區分輕重緩急,優先對老化現象嚴重、安全隱患突出的管道和設施實施改造。湖北省則要求城市老化管道和設施更新改造所選用材料、規格、技術等應符合相關規范標準要求,注重立足當前兼顧長遠,并結合更新改造,同步在管道重要節點安裝智能化感知設備,完善智能監控系統,實現智慧運行,完善消防設施設備,提高防范火災等事故能力。
為扎實推進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保障城市安全有序運行,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又聯合印發通知,從“把牢底線要求,確保更新改造工作安全有序”“聚焦難題攻堅,統籌推進更新改造工作”“兼顧需要與可能,合理安排2023年更新改造計劃任務”等4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了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要求。
如今,一批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項目正在抓緊啟動實施,力爭202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更新改造任務。
科技賦能 智能監測 確保地下設施安全運行
“嘀嘀嘀”,警報聲響起。供水專項值班員快速定位設備,調出歷史記錄,將數據傳到供水高級數據分析師手中?!敖舆B幾天,監測設備報警頻發,相距不過120米,排除誤報,基本判斷為供水管道漏水?!狈治鰩熾S即向合肥供水集團報送了信息……
這是發生在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中心的一幕。
“過去,供水、排水、燃氣、熱力等管網深埋地下,僅靠人工巡查,難以全面防控風險。”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市政公用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如今,在監測中心電子屏上,設備情況清晰可見,一旦發現供水漏失、燃氣泄漏等異?,F象,平臺立即發出警報。這得益于合肥市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搭建的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平臺。
“平臺運行以來,累計預報預警燃氣管網泄漏、供水管網泄漏等突發險情6000多起,全市地下管網事故發生率降低60%,風險排查效率提高70%?!焙戏适谐青l建設局市政公用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經過多年高速、大規模建設,城市積累了不少風險隱患,城市內澇等事故多發,燃氣等地下管線老化、底數不清等問題突出,迫切需要更新改造,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重慶、福州、濟南等16個城市開展首批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要求全面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礎平臺,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對供水、供熱、燃氣等市政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和智能管理等。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又將試點擴容增至21個市(區),增加了天津濱海新區、煙臺、溫州、長沙、常德等。
三年來,這些試點城市通過科技賦能,助力城市地下管網安全。建立基于CIM平臺的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管理平臺或智能化城市安全監管平臺,在前端監測設備和運行監測平臺的同步運行下,深埋地下的水氣等管網運行狀態和數據的實時監測、模擬仿真及大數據分析,都可以通過智能監測“一張網”呈現。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平臺就會發出警報,供管理人員及時研判預警和應急處置,有效保障了地下基礎設施安全運行,以往“判斷漏點遠近、水量大小,全靠一雙耳朵”的人工巡查模式已成為歷史。
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管理平臺或智能化城市安全監管平臺的應用,對于解決城市建設中經常出現的重復施工問題大有幫助。過去,由于不了解地下情況,誤挖管線時有發生。“現在依靠平臺提供的數據,就可以有效避開各類管線,確保了精準與安全?!鄙鲜鲐撠熑私榻B說。
非凡十年,非凡成就。十年來,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一道道“防護網”,讓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幸福。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2.10.13 記者 劉麗媛
來源:中國建設報
免責聲明: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